新葡萄(AMG·CHINA)官方网站

021-65981190
首页 企掌道培训平台 运营服务 AI智能陪练 面授及内容 课件定制 混合式培训 解决方案 培训+AI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新葡萄AMG官网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
公司新闻行业新闻
公司新闻行业新闻

企业培训转型:从能力提升到价值观培育的双重突破

发布时间:2025/07/07 11:13:41   Click:

企业培训不仅要解决“能不能干”的能力问题,更要解决“想不想干”的意愿问题。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,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
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聚焦于员工能力的提升,即通过技能培训、知识传授等方式解决“能不能干”的问题。然而,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员工需求的多样化,单纯的能力提升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管理需求。员工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关注能力问题,更需要解决“想不想干”的意愿问题。因此,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亟须一次深刻转型,从传统的“能力提升”转向“能力提升+价值观培育”的双重模式。


价值观培育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,旨在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的耕植,激发员工的内在信念力量,在工作中呈现出更高的积极性。因此,价值观培育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,更是员工培训工作转型的核心方向。


一、价值观培育的内在机制


价值观是指个体或组织对事物重要性、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判断标准。在企业中,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,它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准则、决策标准和员工的行为模式。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管理风格,还深刻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。


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组织行为学、心理学等多个学科。首先,组织行为学中的“组织认同理论”指出,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其工作态度和行为密切相关。当员工认同组织的价值观时,他们会更愿意为组织付出努力,进而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。其次,心理学中的“自我决定理论”强调,个体的内在动机是其行为的重要驱动力。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,员工可以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。


基于上述理论,价值观培育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。第一,价值观培育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,进而转化为员工更高的工作投入度。第二,价值观培育能够将组织目标与员工个人价值追求相融合,持续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力。第三,在组织层面,价值观培育能够促使员工形成一致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模式,提升团队协作效率,增强组织整体的凝聚力和竞争力。


可以说,价值观培育已经超出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,应该被纳入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核心环节。企业需要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价值观的定义、内涵和作用机制,科学设计和实施价值观培育策略,实现员工职业成长与组织发展的良性互动,增强组织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实力。


二、传统企业培训工作的局限


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主要聚焦于员工能力的提升,即通过技能培训、知识传授等方式解决“能不能干”的问题。这种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员工。然而,随着企业发展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,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。


首先,传统培训模式过于注重技能的传授,而忽视了员工的内在动机和价值观的培育。这种“重技能、轻价值观”的培训方式,往往容易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,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。其次,传统培训模式多采用单向的知识灌输方式,缺乏与员工的互动和反馈。这不仅难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,还可能导致培训效果低下。


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员工需求的多样化,员工意愿问题逐渐成为企业培训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。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,具体表现为“想不想干”这一根本性命题。若员工意愿较低,不仅会削弱组织绩效和市场竞争力,还可能加剧人才流失风险。因此,企业培训工作亟须从单一注重“能力提升”的传统模式,转向“能力提升+价值观培育”的双重模式。通过价值观的深耕和持续强化,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一个误区,即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应专门由文化部门负责,而与培训工作无关。这种观念极易导致企业文化与培训工作脱节,使价值观培育难以系统性融入培训体系。这不仅影响了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效果,还可能导致企业文化的断层和员工价值观的混乱。


事实上,企业培训系统不仅仅是一个“能力传递”的平台,更是一个“价值观传播”的重要渠道。因此,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培训体系的功能定位,将企业培训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,即企业培训系统除了负责知识技能的代际传承,也应该承担文化传播和价值观塑造的职责。通过培训体系的创新,形成文化驱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

三、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


通过深入理解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,以及当前企业培训工作面临的挑战,企业可以更科学地设计和实施价值观培育策略。具体而言,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落实


培训师的言传身教


在企业培训工作中,培训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,更是企业价值观的传播者。通过言传身教,培训师可以在能力传承的过程中,潜移默化地传递企业的价值观。要胜任这一角色,企业培训师一方面要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,以身作则,成为员工学习的榜样;另一方面,要能够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,通过案例分析、情境模拟等方式,引导员工理解和认同企业的价值观。


此外,培训师还应注重与学员的互动和反馈,通过讨论、问答等形式,激发员工的思考和反思。这种互动式的培训方式,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学习兴趣,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内化企业的价值观。因此,企业应加强对培训师的选拔和培训,确保他们具备传播价值观的能力和素质。


立体式融入企业文化讲座


将企业文化讲座融入常规能力培训项目,是推进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方式。企业可通过邀请三类关键人物开展讲座:高层管理者阐释战略与文化的内在联系、文化专家解读价值观体系的理论内涵、优秀员工代表分享践行价值观的实践经验。这种立体化的讲座安排,既能全面展示企业的发展历程、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理念,又能有效唤起员工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。


讲座内容设计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点: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企业故事,具象化展示企业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;二是注重互动体验设计,通过情景问答、分组讨论等形式,增强员工学习兴趣,提升员工学习专注度。


设计系统性企业文化课程


为了更系统地培育员工价值观,企业应当设计系统化的企业文化或价值观培育课程。这些课程应运用专业化的文化传播技术,通过温情故事、仪式演绎、典型人物交流等方式,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。


第一,情感共鸣课程。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企业内部的温情故事,展现员工在工作中践行企业价值观的生动案例。通过情感化的叙事方式,让抽象的价值理念变得可感可知,从而引发员工的情感共鸣和行为实践。


第二,情景体验课程。设计特定情境下的仪式演绎,模拟典型工作场景中价值观的具体应用。通过角色扮演、情景模拟等方式,增强员工的参与感,让员工在互动体验中完成从认知理解到行为养成的转化。


第三,榜样示范课程。企业可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践行者,与学员进行交流和分享,比如长期坚守的企业元老、快速成长的新生代标杆等。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价值观分享,为员工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路径。


企业培训工作从单一“能力提升”向“能力提升+价值观培育”的转型,可以为企业构建一支技能精湛,同时又具有高度文化认同和使命驱动力的高效团队。这不仅是企业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必然选择,也同步提升了组织效能与员工满意度,为企业打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。这种“硬技能”与“软实力”的有机结合,将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

作者:倪春

来源:《培训》杂志

XML 地图